国际舞台上,特朗普再次遭遇大豆外交的挫败。就在他急切等待中国在贸易问题上让步之际,中国却与阿根廷达成大宗农产品采购协议,一口气订购了10船共计65万吨大豆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货物将在中国传统采购美国大豆的旺季——9月至11月期间完成交付。
这一商业决策立即在美国农业州引发连锁反应。北达科他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们望着堆积如山的收成愁眉不展。由于特朗普政府此前加征的关税政策,种子、化肥等农资价格飙升,而今年恰逢大豆丰产,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库存已达十年来峰值。许多农场主面临两难抉择:要么支付高昂的收割和仓储费用,要么任由大豆在田间腐烂。
9月23日的联合国大会上,特朗普的演讲呈现出鲜明的反差。在长达一小时的发言中,这位以直言不讳著称的总统先是大肆宣扬自己的政绩,声称美国已进入黄金时代,随后将矛头指向移民政策和气候变化议题。他不仅用激烈言辞抨击联合国组织效率低下,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与第一夫人被困自动扶梯的尴尬经历。
展开剩余45%然而在涉及中国议题时,特朗普的措辞却出人意料地克制。相较于对欧洲盟友资助战争的尖锐批评,他仅以平缓语气提及中印两国仍在购买俄罗斯能源,既未使用惯常的攻击性词汇,也未宣布具体反制措施。这种刻意保持的外交礼貌,与他在其他议题上的激烈言辞形成鲜明对比。
分析人士指出,这种态度转变背后存在多重考量。一方面,中国近期展示的军事现代化成果,包括福建舰的实战化训练视频,展现了不容忽视的国防实力。另一方面,中国通过调整大豆进口策略,精准打击了特朗普的重要票仓——美国农业州。据估算,受影响的产业链涉及约4000亿美元经济规模,涵盖从农资供应到期货交易的完整产业生态。
尽管白宫试图通过寻找替代市场和承诺农业补贴来缓解危机,但现实困境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策略。这种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,或许正是联合国讲台上那番温和表态的真正注脚。正如商业谈判中的潜规则:再强势的乙方,面对关键客户时也不得不保持表面上的礼节——毕竟,真正的博弈往往发生在镁光灯照不到的谈判桌前。
发布于:天津市